---本文摘自 舒國治『門外漢的京都』一書

L1150545-1.JPG 

假如你喜歡看電影,那京都你不能不來。

若你喜歡吃好吃的,喜歡享受慇勤的服務,喜歡買質地佳美的東西,京都固好,然不來還猶罷了;但若說看,像看電影一樣的看,則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是京都。

這便是為什麼我這個既不買、也不需服務、甚至也不特別去吃的門外漢說什麼也要三次五次十次二十次的來到京都,幹嘛,看。

為了這些,我不自禁的做了京都的門外漢。

門外漢者,只在門外,不登堂入室。事實上太多地方,亦不得進入,如諸多你一次又一次經過的人家,那些數不清的世代過著深刻日子的人家,你只能在門外張望,觀其門窗造型、格子線條,賞其牆泥斑駁及牆頭松枝斜倚、柿果低垂之迎人可喜,輕踩在他們灑了水的門前石板,甚至窺一眼那最引你無盡嚮往卻永遠只得一瞥的門縫後那日本建築中最教人讚賞、最幽微迷人的玄關。

一家一家的經過,便是在京都莫大的眼睛饗宴,甚至幾乎是我在京都的主題了。

L1150395-1.jpg 

門外漢者,也不逢寺便進。有時山門外佇立張望,便已極好。須知京都寺院,何只千家百?恰好散列點綴於市內各處,成為你隨時走經、轉頭一瞥、便古意油然而生的最佳市井風景。而山門,是京都風景的最佳資產。這裡一山門,那裡一山門,是全城各處即使現代樓宇林立中依然是最佳的景點地標,讓人隨時薰沐在古代情氛裡。青蓮院山門外那兩株根盤枝虯大樹,知恩院那巍然不可逼視的超大山門,何等氣勢。法然院座落在山坡密林深處,陰暗中,遠遠一山門,頂為茅葺,似不起眼,走近一看,亦頗肅穆有威儀,門前一碑,謂「不許葷辛酒肉入山門」。金戒光明寺那階梯高上、教人仰望不盡的山門,嵯峨釋迦堂(清涼寺)那市井小路盡頭突的巍立的莊嚴山門,凡此等等,太多太多,透過山門這通口望進去,深院寂寂,予人無限想像,倒不是只有戲劇中石川五右衛門登上南禪寺山門時大喊「絕景啊,絕景」那一處有名山門而已。

一九五一年《羅生門》在威尼斯影展得獎,算是日本電影首次受到西方注目,而片頭的超高極聳破敗山門,絕對有令西人咋舌驚呼之重要因素。有些寺院未必能進,;看山門便好;如嵐山渡月橋頭的臨川寺,常年大門緊閉。有些寺院不甚有名,卻山門依然很有看頭,如「出町柳」站附近的光福寺。至若嵯峨野附近的二尊院,山門前一段坡道,更是肅穆致遠,教人對寺內充滿想像;實則買了門票進去,竟不如何精彩,山門倒還好看些。最有趣的山門,是坐在京福電鐵這慢吞吞火車上,當經過「御室」站時,可望見北面那座巍峨莊嚴的仁和寺山門,那份驚豔,竟來自這一節極小市民的電車上。故瞥一眼山門,算是點題,便已很好;一寺接著一寺進,原本不易好好在院中清賞。至若匆促中連看三數寺廟,往往弄混了哪個枯山水在何處寺院、哪個方丈有何殊勝之處。即此一節,若沒注意,遊京都最易暴殄天物也。

L1150608-1.JPG 

再說不少寺廟,亦不易進,遊人如潮也。如清水寺、如大原的三千院、如奈良的東大寺。有的寺廟,地方侷促,規劃出一條動線,使人順著此線走,後人推著前人,教人不得細賞流連,如銀閣寺。

門外漢過各寺院常只是過門而不入;然而那些寺廟並非不值得進,而門外漢多年偶進一次,也會有意外收穫,譬如多年進一次龍安寺,不僅咀嚼那「枯山水」石庭,重新沉吟那十五塊石頭何以如此大小、如此配置,更懂得注意那堵作為背景的自然褪色、卻神龍飛揚的灰黑斑駁長牆。牆面之褪色,雖說距我第一次看,才十幾年,卻也有些微的剝落。若與一九四九年小津安二郎的《晚春》中所見相對照,則已顯甚大之不同矣。又譬似進金閣寺,水中金閣故美,池上那些遠遠近近的石山、小島,級有可看;經過十多年,金閣寺的石上苔痕與松姿,越發養蘊得清美不可方物,我幾要說每一塊石每一株松都已是寶一班般。然則即使門外漢要進此二寺,也非選一、二月隆冬不可,乃遊人少也。

於門外漢言,寺院之最美,在於古寺形制之約略,如山門之角度與框廓感,如大殿之遠遠收於目下的景深比例,如塔之高聳不可近視之崇仰意趣,如牆之頹落之綿延遠伸,甚而如樹之虬曲於室內方正建物相對下之不規則……凡此等等,未必在於大殿斗拱之嚴謹精巧、所供佛像之金漆之工藝華麗等細節讚賞。及於此,則進寺院往往僅作粗看,便已私心甚樂,從來不存登堂入室之想;譬似那些在特別季節才短短開放幾日的一些堂奧,說什麼狩野派的「襖繪」〈紙門上的圖畫〉、說什麼小崛遠州的枯山水庭園、說什麼誰誰誰的茶室,門外漢如我固也曾買票進去看過幾次,終只是感到不怎麼收於心底,逐漸也就不怎麼進去了。

許多寺院之不緊連著進,非為惜其門券也。須知門券之設,隱隱有教人專注此一場所之細審慢詳的意思;倘要匆忙求個概貌〈不少觀光客只能如此〉往往看過隨即又飄散了,還不如不進。

而又因門券之設,不免教人對之有較高的期盼;若進門一看,並不契合己意(或是景物委實不佳,或是自己未窺堂奧),反而多了一分不滿。此扁是京都「門券情結」之情況一般,多半發生於欲在三數日之間廣看眾多寺院的趕景遊客身上。至若門外漢者,並無意進某寺特別盯著某樣國寶凝視,只求神遊於美景之延展或建物之佳廓,眼如垂簾;則自無考慮門券的問題。

L1150611-1.JPG 

說到花了錢卻不值得,的確亦有。明神川附近社家,有一西村家別邸,門券伍佰,未必有啥可觀。銀閣寺旁的白沙村莊,需費八百,也無甚出奇。落柿舍,頗有一襲氣質,但牆內實太小,所費雖只一百五,實則站牆外瞻仰更好;真進去了,一分鐘後,便已找不到東西可看,只好出來,弄得像是極沒意思。西面的常寂光寺,門票三百,太廉也,乃門內太有可看。其北的二尊院,入門五百,卻不及常寂光寺十一。不花錢的,亦不乏佳所。涉成園便是(但要樂捐),園內亭橋頗佳,卻無遊人,更是不收錢的好結果。東福寺,牆外的臥雲橋,不花錢,未必遜於花錢方能見得的通天橋。三年坂旁的青龍苑,山石嶙峋,池泉清美,山上山下幾座茶室,任人遠觀不收費,依然是極佳之景。

花錢卻必須去的寺院如清水寺、高台寺、銀閣寺、大德寺、金閣寺、龍安寺、仁和寺、天龍寺等;而不花錢卻仍值得去的仍有南禪寺、知恩院、永觀堂、法然院、真如堂、金戒光明寺、建仁寺、智積院、東西本院寺、東福寺以及百萬遍的知恩寺。事實上,他愈是不收門票,你愈是可以淡淡的投以一瞥、匆匆的蕩步經過,而得其約略之概,常常這恰好予人最有難以言說、甚而如夢似幻的氣韻。而這才是最珍貴的。這也就是黃昏時恰經一寺、不妨也探頭進去、院中略走,在暗沉中張望一下的道理。

所有的神社,皆不收門票,卻照樣景觀軒敞,建築精美。且他的形制更富日本原味(相較於寺院之常有「唐韻」),但看「鳥居」一式可知。又它有一種建築,如上賀茂神社的「細殿」,四周無圍,地板架高,有點像舞台,或用來演樂或論道之類,亦是甚莊嚴好看的建築物,大的神社有,有時社區左近如同荒置的小神社亦有,甚至更殘舊有味道。神社還有一種建物,稱「繪馬所」,如同是古意盎然的大型亭子,可供人休息,北野天滿宮的繪馬所,每月二十五日的舊貨市集,坐此不乏各色各樣的老人。

京都的屋頂,亦是其風景絕頂資產,櫛比鱗次,綿延不絕,人在高處稍眺,便立然可嘆此等天工造物之奇。溝口健二於一九五三年的《祇園雑子》,片頭便是自高處緩緩pan攝東山左近屋頂群落,期間若有高聳物,塔也,完整古意的絕美城市!然自傳統町家減少後(雖然,仍保持兩萬多家之數),黑瓦為西洋樓房平頂取代,固深可惜,終究是拜寺廟眾多之賜,屋頂壯觀之景依然稱夥,堪慰矣。

 

 L1150401-1.JPG

京都之花,亦是一勝。自古不僅騷人墨客,便是市井民眾亦頗得賞花之樂,乃京都四時分明,每一季有其特開之花。春天之櫻、秋天之紅葉原不在話下,太多遊客為此而來;至若四月靈鑑寺的樁,五月平等院的杜鵑,六月三室戶寺的紫陽花,七月養源院的百日紅,一月北野天滿宮的梅花,太多太多,然門外漢如我,往往過眼煙雲,不怎麼得賞嘆情趣。倒是「花」這一概略物,隱約令我與京都生了莫名牽繫,並且頗可以古詩繫之。『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一句詩,奇怪,端的是予我京都的感覺。當然,京都原是一個花城。什麼『落花時節又逢君』,什麼『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再就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或『花徑不曾緣客掃』等等諸多「花景」,俱皆極合於京都,又皆極美矣。

 

我去京都,往往最主體的活動,是走路。即使各處古寺、名所皆不進,僅僅在路上胡走,我亦要說京都是極佳之城市。南禪寺參道向西出「南禪寺總門」那一條路(其間有瓢亭等)。東大路通以東的春日北通、向東直抵金戒光明寺的山門,是我常走之路。

 

御池通以北、屋丸通以東、丸太町以南這一塊商業區(有一保堂、本家尾張屋,有家具街夷川通等),老店老舖處處,卻也宜於走路遊目。

 

作為京都的門外漢,我總是不捨得不走路。若非走路,太多的好景說什麼也看不到。倘在東山:圓山公園向南,看一眼野外音樂堂南邊的芭蕉堂與西行庵。我所謂京都之『竹籬茅舍』感也。再向南,取寧寧之道,西有元奈古、松春、力彌諸旅館,東有洛匠茶房、東山工藝,店家門面古雅之佳例也。即使無暇坐洛匠,望一眼它的院子,其中的水瀑、花、錦鯉,怡人也。東山工藝的木櫃木凳,如寒士小店,再抬頭望房額,有「鳶飛魚躍」之字,志又似不小。力彌旅館門口,有一候亭,小巧可愛。圓德院今常開放,院內「北亭」頗佳,據謂出自小堀遠州(一五七九~一六四七)之手,然不進亦可,門外漢嘛。但向西一小徑,稱石小路,卻不能不走。由東至西,曲曲折折,不過二分鐘路程,我每次皆走上二、三十分鐘,流連也,不捨也,細細俯看也。這段小路清幽,卻有來頭的店頗不少,田舍亭旅館亦在此。此處人家門亭修葺工整,樹姿曼妙,叫人賞之不厭。

 

再南,二年坂、三年坂, 自古便是天成佳景的坡道,兩旁店家,簾招灑然,行走其上,顧盼自得,卻也不必忙著進店。中國的黃杉,奇景仙絕,然黃山腳下不會有清水寺腳下的二年坂、三年坂那樣的古風商家,風味上實稱憾也。

青龍苑,今外圍有眾店環繞,實院內有泉石之勝,此苑不收門票,然景致全不輸許多名亭名園也。乃它高處樹景石景俱出色外,幾幢茶室、高低起落,大小有致,何處覓此等佳景?

八坂之塔的前後左右小徑,也多的是人家、商家好景,值得緩步細看。文之助茶屋小亭凳上坐著吃冰,略得村家之樂。

L1150419-1.JPG 

你若已去過哲學之道,不妨試試京都南邊二十分鐘火車車程的宇治:在宇治川的兩岸漫步,江水淙淙,但岸路幽靜、屋舍清美,即使不進平等院、不進源氏物語博物館、不進對鳳庵喝抹茶,也依然可以賞心悅目、澄滌胸襟也。

京都有我認為舉世最佳的陪伴人走路獨絕屏障景,及長牆。此長牆常是土牆,色最宜人,質亦教人覺著舒服,能在此牆下行路,總希望能走得久一些,別那麼快斷掉才好。牆有時候太過教你著迷了,竟連牆內的寺院也不想進了。便因有牆,京都的夜晚變的更美,更富氣韻。而月圓之夜,恰也因地面有長牆與之相映,使月不致孤懸也。

嵐山的散步,宜始於天龍寺北門的大竹林,向北往常寂光寺、祇王寺、化野唸佛寺一路行去,再沿著瀨戶川的北面向東大覺寺而行,便可見處處稻田、家家菜園,並在大澤池畔盤桓歇息。

而去嵐山,應乘火車,JR嵯峨野線的鐵路高度約當二、三樓,以此高度滑行的眺看京都,正好。出京都站不遠,見北面有大片綠地,便是梅小路公園,它不被細寫於指南書中,遊客正好從車窗瞥一眼可也。第一站「丹波口」,早上八點多的班車,有百分之七十乘客在此下車,奔赴工業園區一類地點上班也。此地以西,概為京都最不好看之區,遊人原不易至。第二站「二条」,東面可眺二条城。第三站「圓町」。將近第四站「花園」,北面有大片莊嚴屋頂群落,甚吸引我人目光,這便是有名的妙心寺。車停花園,驛北正對著法金剛院,亦我所謂「車窗外之佳景」也。而西北方一片綠樹山坡,即「雙X岡」也。人若玩過三、五天最highlight的京都,這花園站可下車來遊。車續西行,南面又有屋頂佳景,則廣隆寺也。須臾抵目的地「嵯峨嵐山」。另有一遊賞訣竅,車抵嵐山,不下車,續往龜山坐去,中經保津峽,可在車上俯瞰峽谷間的保津川湍流,雖只一瞥,亦驚豔也。抵龜岡,不出站,乘回程車再返嵐山可也。

河原町四条,看人景之地方。日本少女,寂寞的代名詞。她走路像是走向她永遠不知的所在。她沒有地方要去,而她一直在走。她的嘴巴看來是沒有語言的,她用她的髮型與她的面部化妝來表達她的寂寞。她與她曼妙的髮型及花極長時間畫出的妝廝守在一起。她沒有話語。

L1150434-1.JPG 

有時我在賀茂川邊,覺川上寒風冷冽,莫非今日有下雪之兆,索性在出町柳站旁的便當小舖(左京區田中上柳町五十三番地)買了幾個飯糰,登上叡山電鐵,悠閒的坐著小火車,三十分鐘,抵鞍馬。沿途已自車窗眺見比叡山山頂銀光耀眼,雪也。及至鞍馬,亦有雪。吃著飯糰,見往來遊人頸上還繫著剛洗完溫泉的毛巾,豈不又像是寅次郎所經之鄉,噫,何好的一個冬日下午。

這些我一逕立於門外、不特別進去的地方,竟才是最清新可喜的地方,亦是我一次又一次最感雋永、最去之不膩的地方。終弄到要去寫它一冊小書,專門敘說這類張望、一瞥、匆匆流目等等所見的京都,並且多言那不懂日文之驚喜或猜想,多言那自管自享受的的異地幽情,多言那沒有電話、沒有熟人、似被逐棄的某種寂寞之自由自在的天涯旅人之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